5月17日,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趙聲良做客珞珈講壇,從歷史、藝術、科技、社會、文化五個方面暢談敦煌文化的價值。
武漢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沈壯海為趙聲良贈送了珞珈講壇紀念證書。講壇由武漢大學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長劉禮堂教授主持。
趙聲良首先介紹了敦煌的發(fā)現(xiàn)過程。1900年6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王園箓發(fā)現(xiàn)了藏經洞(即今第17窟),從中出土了公元4-11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等文物5萬余件。由于清政府的腐敗,對藏經洞的重大發(fā)現(xiàn)沒有采取任何保護措施。外國探險家先后到敦煌劫走大量的文物,直到1909年,清政府才將剩余的經卷全部運到北京。公元366年,敦煌莫高窟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后,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一千年間持續(xù)不斷的營建,現(xiàn)存洞窟735個,其中有壁畫和彩塑的有492個,現(xiàn)存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隨后,趙聲良從五個方面闡述了敦煌文化遺產的價值,即: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他表示,在大量的壁畫藝術中可以發(fā)現(xiàn),古代藝術家們在民族化的基礎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臘等國古代藝術之長,是中華民族發(fā)達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畫表現(xiàn)出不同的繪畫風格,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光輝篇章,為中國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形象史料。
最后,趙聲良展示了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上的成果。他表示,對敦煌文化的保護、研究、弘揚是敦煌研究院始終不移的方針。改革開放以后,科學保護工作迅速發(fā)展起來,通過國際合作,敦煌研究院在保護科技與敦煌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在研究基礎上,積極推動國內外舉辦敦煌藝術展,把敦煌藝術介紹到世界各地。同時,他呼吁大家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遺產作為載體,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精神脈絡和文化基因,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魂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是全民性的工作,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來保護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p>
據(jù)介紹,趙聲良主要研究敦煌石窟藝術及中國美術史,發(fā)表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著作有:《敦煌壁畫風景研究》《飛天藝術——從印度到中國》《敦煌石窟美術史(十六國北朝)》《敦煌石窟藝術簡史》《敦煌談藝錄》等。(來源:武漢大學)
成人自考是什么意思?
成人自考一般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自學考試學習方式靈活、工學矛...(694 )人閱讀時間:2025-06-14高考后要不要對答案?
高考后最好不要對答案。很多高考生在考完試后急切想要知道答案和...(858 )人閱讀時間:2025-06-122025年高考時間表:2025年高考時間是幾月幾號
2025年的高考已經如約而至,這場牽動著無數(shù)考生及其家庭的重...(873 )人閱讀時間:2025-06-082025年中考是哪三天(2025中考是6月幾號)
2025年中考即將到來,全國各地的初中畢業(yè)生和家長都在關心一...(1938 )人閱讀時間:2025-06-06